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十堰郧阳区投入3.7亿建中部地区"新袜都"

2022-09-26 17:06:59 2415

摘要:原标题:无中生有“新袜都”——十堰市郧阳区产业扶贫调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俊华 胡琼瑶 通讯员 兰昌林袜子虽小,做好不易,做成大产业更难。袜业做得好的,要数浙江省诸暨市特色小镇大唐。作为全球最大的袜业基地,大唐年产袜子总量占全国的70%、世...

原标题:无中生有“新袜都”——十堰市郧阳区产业扶贫调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俊华 胡琼瑶 通讯员 兰昌林

袜子虽小,做好不易,做成大产业更难。

袜业做得好的,要数浙江省诸暨市特色小镇大唐。作为全球最大的袜业基地,大唐年产袜子总量占全国的70%、世界的30%,被誉为“国际袜都”。

大唐的名气,几乎无人不晓。而地处秦巴山区的十堰市郧阳区,正快速崛起为中部地区“新袜都”,知道的人还不多。近几年,这里已聚集袜业生产及上下游企业28家,年可织袜4亿双,年产值过10亿元。

一无产业基础,二无资源禀赋,三无市场优势,郧阳区袜业产业何以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近日深入秦巴山区腹地探访。

郧阳与大唐的不解之缘

一次会面引出的招商佳话

探寻郧阳袜业产业的发展轨迹,要从一位七旬老人说起。

陈绍松,原为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干部,2017年6月来武当山旅游时,顺便看望在郧阳挂职的堂弟、水利部干部陈伟畅。寒暄间,两人聊起大唐袜业的发展。

其时,受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瓶颈制约,大唐镇正实施“腾笼换鸟”,加速推进袜业转型升级。见证和亲历大唐袜业40多年发展历程的陈绍松对产业现状了如指掌:“许多袜业企业面临转移,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郧阳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却苦于缺乏产业支撑,农村大量闲置劳动力没有就业门路。“何不到大唐招商引资,借鸡下蛋?”陈伟畅眼前一亮。

这条招商引资的建议,很快引起郧阳区重视。经陈伟畅牵线搭桥,区主要领导带队赶赴大唐考察学习。

“小袜子,大产业!”大唐“国际袜都”的恢弘气势,让郧阳区领导开了眼界。更令他们感兴趣的是,袜业从织袜、翻袜、定型、包装,到原辅材料生产供应、产品线上线下营销、物流配送等,产业链较长,创业、就业门路多,对劳动力要求不高、适应面宽,从中青年壮劳力,到带孩子照顾家的妇女,甚至六七十岁的老人、残疾人等弱劳力,都有适合的岗位,都有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甚至创业的机会,能够全方位带动脱贫。

经反复考察论证,2017年12月,郧阳区委、区政府决定,将袜业作为该区精准扶贫主导产业之一,重点予以支持发展。

一次不经意的会面,打开一个全新的产业扶贫空间。

引企业,还是引产业

产业链招商集聚产业集群

从零起步,打造一个新产业谈何容易!

郧阳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能源、用工等综合成本相对较低。招商专班一头扎进大唐镇,谈优势,讲政策,可惜“剃头挑子一头热”,应者寥寥、无功而返。

产业没配套,政策不明朗,袜业企业对投资环境心里没底。分析招商困境,郧阳区急寻破解之策。

“请您过来帮我们把把脉,我等您!”郧阳区区长胡先平拨通陈绍松的电话,邀请他到郧阳担任袜业发展首席顾问,言辞恳切。

秦巴山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郧阳人民热情质朴,来过一次后,陈绍松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想到自己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为秦巴山区群众脱贫作贡献,2018年1月8日,陈绍松应邀而至。

“引企业,还是引产业?”当天晚上,围绕袜业产业发展思路与政策配套,陈绍松与郧阳区领导促膝长谈3个多小时。

“不是简单引进几家企业,而要围绕袜业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只有把上下游配套企业引进来,才能做大做强。”方向既明,思路顿开。针对行业发展和企业关心的问题,郧阳区从技工人才培养、畅通融资渠道、厂房租赁优惠、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出台“黄金十条”政策,真金白银吸引袜业企业落户发展。

万事开头难。突破口在哪里?

陈绍松甘当招商大使,回乡游说。人脉引路,政策支撑,前景召唤,2018年4月,大唐企业家在郧阳投资的第一家袜业企业——柳航袜业有限公司在柳陂镇易家垭子村落户,宁静的山村响起了袜机的咔嚓声。

一花引得百花开。2018年上半年,短短3个月内,就有19家袜业企业在郧阳签约落地。

“虽然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就坚持高起点谋划。”根据规划,郧阳区不仅立足于袜业进行代加工,而且精心布局集电商、袜机零部件销售、维修、物流等一体化的袜业服务中心,引进棉纱生产、包装加工等上下游衔接配套的相关企业,不断健全袜业产业链条。

走进位于青龙泉村的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能够感受到郧阳区发展袜业的雄心壮志。

偌大的车间里,一排排智能化袜机有序作业,五颜六色的纱线来回穿梭,编织出一双双款式新颖的袜子。

“目前到位袜机1581台,大部分是从意大利进口的世界最尖端智能袜机,如果全部投产,将是亚洲最大的使用高端智能袜机生产的企业。”公司负责人介绍。

4万平方米的厂区、年产袜子1亿双、可带动3000人就业——这是有着“中国袜王”之称的上海中昊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宝霖,在郧阳的产业新布局。

截至目前,郧阳区已有28家袜业生产及上下游企业扎堆聚集,一个新的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的袜业生产中心初具雏形。

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袜业办主任甘当服务企业“店小二”

放弃好好的区科技经信局局长不做,却干起了专门“伺候人”的“袜业办”主任,陆军的选择让许多人不解。

见到陆军时,他正在一家袜业企业车间里跑前跑后,忙着协调解决用电、招工等“麻烦事”。

“没想到自己的人生会与袜子结缘。”陆军坦言,区委、区政府推进袜业产业发展的决心很大,可贫困地区在产业发展“硬环境”上竞争不过其他地区,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用“软环境”打造发展新优势。

为给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直接部署推动,成立袜业产业发展指挥部,区长任指挥长,全区全面总动员。财政部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袜业企业兑现各项政策性奖补资金;人社部门深入各乡镇开展“春风行动”,为袜业企业招工尽心尽力;中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申报,为企业提供法人信用贷、助宝贷、创业担保贷等融资支持;各乡镇全力推进袜业企业车间建设、产业招商和落地服务,加班加点,不胜不休。

企业引进来了,碰到具体问题该找谁?区、镇成立“袜业办”,坚持企业困难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开展常态化协调服务。

“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全天候服务!”陆军和“袜业办”的同事们担当起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是企业用工、资金周转、物流交通等方面的“大事”,还是水压小了、燃气不够、电闸跳了等“小事”,随叫随到,一一协调解决。有时碰到事情多、时间紧,陆军和同事就搬到工地上,住进员工宿舍里。

郧阳区过去缺少产业带动、本地就业机会少,一个劲把劳动力往外送,如今,家门口的企业多了,协调组织“订单式”培养、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是陆军和同事们的重要工作之一。杨溪铺镇钟山村年近五旬的村民钟光伟,就这样成为郧阳科技学校袜业班的学生,3个月学成之后顺利进入袜业企业,当了一名质检工。在郧阳,像钟光伟这样培训上岗的工人有上千名。

袜业工厂建立之初,许多村民变身工人后适应不了,一不如意就不干了,流动性很大,企业十分为难。陆军隔三差五到车间,自己上生产线缝袜头、做定型、包袜子,与工人们打成一片,大伙心里有啥想法,都愿与他聊一聊。渐渐地,离开的工人少了,相互介绍进来的新人多了,企业也安心了,袜业发展越来越顺畅。

“下半辈子就与袜子干上了!”陆军笑着说。

话语中透着责任与担当,更传递出对袜业产业的坚定信心。

产业扶贫蹚新路

袜业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

如何发挥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使其扶贫效益最大化?郧阳区煞费苦心。

与其他招商项目把企业集中到一个园区的做法不同,郧阳区将袜业企业分散布局到了各乡镇。

“分散布局,充分考虑了袜业产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需要,结合当地土地、厂房、劳动力资源分布等情况,便于满足企业用地、用工需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带动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脱贫。”陆军告诉记者。

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与扶贫车间、扶贫作坊建立合作关系,带动刘洞等乡镇袜业扶贫车间共2000余台袜机投产运营。

位于南化塘镇的十堰迦娜针织有限公司是郧阳区袜业协会会长单位,厂房建设完成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大规模投产,直接安排就业320人,并为其他企业提供订单和技术支撑,探索袜业向村、户辐射的新模式,带动5个村级扶贫车间。

香菇小镇引进大运集团等企业在易迁安置点建设织业公司,宣传引导群众自愿购买缝头机、翻袜桩等加工设备,到扶贫车间承接袜业后道工序加工任务。

因势利导,郧阳区积极支持爱心企业、村合作社、返乡农民工、贫困群众等,承接袜业企业的缝头、翻袜、定型、包装等后道工序,建设形式多样、生产灵活、操作简单的加工小作坊。设立企业扶贫贡献奖,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多、扶贫减贫成效突出的企业和负责人给予奖励。

企业带动,贫困户既可进厂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又可通过项目承包、承接代工等形式参与到袜业生产中获取收益。

“每天至少处理1000双,我缝头,母亲翻袜。”45岁的明刚坐在家中织袜机前,一边忙着手头的活,一边与记者聊天。

明刚一家是柳陂镇龙韵村贫困户,每天在自己家从事袜子缝头、翻袜等后序工作,每月可增加纯收入3000多元,全家已经脱贫。

“袜业产业已在全区各乡镇落地生根,全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陆军介绍,全区19个乡镇建了袜业工厂,26个村布局了扶贫车间,700多个农户家中开设了加工作坊,带动2600余人在袜业企业务工,后道工序带动75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其中75%为贫困户。

以此为抓手,郧阳区探索出了一条“袜业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爱抹牌的媳妇抢着干活了

没有围墙的工厂悄然改变山村

早上7点,58岁的许巧华安顿好病床上的丈夫,准时来到离家100多米远的十堰长隆纺织公司袜业扶贫车间。

许巧华的工作是翻袜,因为按件计酬,许巧华每天早早来上班,最后一个走。别人一天翻袜2000双,她又快又好能翻4000双。去年在一次袜业技能竞赛中,许巧华夺得翻袜项目二等奖,领到了800元奖金。

靠着每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许巧华一家去年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被袜业改变命运的,远不止许巧华。

“以前没事干,天天搓麻将,如今几天约不齐一桌。”南化塘镇村民杨瑞打趣说。

袜业遍布全区,就像建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工厂。爱抹牌的媳妇抢着干活了,以前闲散的村民们都忙起来了,有的忙着学技术,有的忙着打工挣钱——

在南化塘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间五六10平方米的袜业扶贫车间里,10多位村民正埋头翻袜、定型、包装,大伙边聊天边干活,好生热闹。

在外务工返乡的村民张兴奎,看着村里的邻居天天聚到袜业车间上班,忍不住也加入其中。“如果来得晚,就没位子了。”张兴奎和妻子早晨6点多就来“抢”工位。

由于天天爆满,村里只得在旁边扩建一个扶贫车间。“不能打消大伙干活的热情!”村干部说。

“今年春节前,公司原本计划腊月二十六就放假”,迦娜针织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曾耀函告诉记者,可有些村民不答应,要求加班到腊月二十九再休息。

“小袜子编织脱贫梦,脱贫致富靠双手”“挣钱顾家两不误,安幼养老都兼顾”……扶贫车间里张贴的顺口溜,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

梦想不止于打工挣钱,有些村民迈出了自主创业的步伐。

龙韵村扶贫作坊经营者朱方明,之前本是贫困户,看好袜业产业发展前景,主动承包村扶贫作坊,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还带动50个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挣钱。

刘洞镇村民杨瑞原在武当山机场打工,后因丈夫突患重病,一家陷入困境。看到周边群众参与袜业发展增收脱贫,夫妇俩重拾信心,承包村级袜业扶贫作坊60台袜机作业,带动32名群众家门口就业。

刘洞镇12名外出务工青年自愿返乡,领办5个包装扶贫作坊,带动100余名工人在家门口就业,日包装能力达8万余双。

袜业的兴起,鼓起了山里人的荷包,更悄然改变着他们的面貌。

3.7亿元投入换来了什么

经济账、民生账?看当前,更重长远

从厂房租赁优惠到袜机购置补贴,从扶贫车间建设到技工人才培养……近几年,郧阳区累计投入3.7亿元,扶持袜业产业发展。

“袜业产业能创造多少税收?贡献多少财政收入?”陈绍松至今清晰记得,当初与郧阳区有关部门到乡镇考察袜业产业布局时,一位乡镇负责同志当面发问。

3.7亿元,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不是小数目。真金白银投下去,换来了什么?

郧阳区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区已建成袜业车间14.2万平方米,签约袜机11200台,到位袜机4191台,可日产袜子120万双,袜机数量、袜子产量、袜业规模等都已具备一定基础。

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间接带动了原材料供销、机器设备维修、产品线上线下营销、物流运输、配套餐饮服务等行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激发了县域经济活力。

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干部何翔,曾参加省扶贫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调研组赴郧阳实地考察。他认为,郧阳区袜业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眼下单纯算经济账,税收贡献确实还不大。可要看对当地发展的拉动,特别是助力脱贫攻坚,算民生账,效益不可估量。

今年4月21日,经考核验收,省政府发文正式批准十堰市郧阳区退出贫困县。郧阳区领导认为,该区脱贫摘帽,袜业产业功不可没。郧阳区袜业产业扶贫实践,也因此作为我省唯一案例,入选2019年全国十大产业扶贫案例向全国推广。

“大唐袜业发展初期,财税贡献也不大。”陈绍松说,但经过40多年发展,大唐袜业已成长为产值三四百亿元的大产业,支撑大唐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超过10亿元。

“袜子——袜业——袜艺,大唐袜业不断转型升级,显现出强大生命力。”陈绍松坚信,只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郧阳区袜业产业一定也能成为强区富民的好产业、大产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贫困地区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陈绍松认为,郧阳区抓住了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为长远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这才是最重要的。(来源:湖北日报)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