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6 17:04:36 | 浏览:615
郧阳区,原名郧县,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2014年撤郧县,设立十堰市郧阳区,总面积3863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郧阳是丹江口水库坝上第一区,空气质量始终处于良好水平,环境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一、历史沿革
1、西晋太康五年(284年)置郧乡县,属魏兴郡。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称郧县,属均州。
2、明、清属郧阳府。
3、1914年属襄阳道,1927年直属省。
4、1949年属陕西省两郧专区。1950年划回湖北省,属郧阳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65年复属郧阳专区。
5、1967年划出黄龙、十堰两区设十堰办事处。
6、1970年属郧阳地区,1994年属十堰市。
7、2014年,撤销郧县,设立十堰市郧阳区。
二、地名来历
清同治《郧阳县志》:“今郧县为汉郧乡,隶郧阳府,其得名则由郧关。”《汉志》曰:有郧关,晋太康五年,立以为县(郧乡县)。《汉书•地理志》曰:长利有郧关。《湖北省志》:郧县,春秋绞国。郧关在县西。
三、“郧”地之名源于郧子国(今安陆)
“郧”之地名源于春秋时期的郧子国,位置在今湖北安陆市。《左传》载:“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
《史记》:楚昭王十年,吴入郢,昭王亡至云梦,走郧。是也。
《水经注》:郧水经安陆城西,故郧国也。盖亦因涢水为名矣。”
清道光《安陆县志》:“(安陆)郧城今府城。春秋时郧子国也。楚灭郧,封斗辛为郧公,邑于此。定十年,吴入郢,楚子奔郧。
位于安陆涢水之滨的部分郧人,兵败后随绞军退入汉水之北,并保留了“郧”的称谓。
邢方贵先生《郧县人自何而来》中有“郧国被灭后,郧人的残余部落,沿汉水上溯,到绞国、蓼国(今郧县城关周围)驻留,保留了‘郧’的称号,曰‘郧关’。”
四、著名景点
1、郧阳虎啸滩自然风景区。位于郧阳区大柳乡白泉和天井山村,景区雄居青龙山、乌龙寺、天井山群峰环峙之间,集山、水、洞、泉为一体,汇万山文化为一瀑。具有秦山汉水娇艳,虎啸龙吟之气势。景区山、水、泉、壁、星罗棋布、茂林修竹,形态各异,含有惊、险、奇、丽、峻、逸之美。
2、九龙瀑风景区。位于大柳乡到南化塘镇之间群山之中,九龙瀑分九叠倾泻而下,一叠一潭,九叠九潭,气势雄壮,曲折多姿。这一著名的九龙瀑,倘在大雨之后,奔腾咆哮,声如雷鸣,衬托在翠壁丹岩之上,宛如九条白龙,一条接一条地从天而降,景色十分壮观。
3、子胥湖生态新区。位于郧阳区城区西侧,是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节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之一,是集养老健康、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为一体的综合型区域产城融合开发项目。
4、樱桃沟。“四月赏樱桃花海,五月品鲜果樱桃。”郧阳区茶店镇的樱桃沟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生态旅游名片,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杨宁湖北省当阳市。周新仕摄湖北省当阳市独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口语“居于”一词,多年前当阳本籍文化名人曾经作过探讨与争论。主要有“居一”“居宜”“居于”“居余”“娵隅”等版本。后来官方多取用“娵隅”版本。由于早年间笔者并未参与讨论,现提出不同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加强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协作配合,提升刑事检察办案质效,4月12日,武穴市检察院与市公安局联合召开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联席会议。武穴市副市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胡新志,武穴市公安局党
湖北,简称“鄂”,省会武汉,与湖南省相对应,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截至2016年,湖
我们知道,木材的氧化是最快的,几百上千年不朽已经是奇迹了!金属都要氧化变样,更何况木材,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黄花梨老家具,都是经过几百年的氧化,保存环境不一样;年限不一样;还有多一道烫腊工艺,它们的颜色就绝对不一样。要知道几百年前它最初的样子
据央视网消息 近日,在海关总署缉私局指挥下,上海海关开展打击走私进口濒危物种专项行动。打掉专门从事小叶紫檀走私进口的团伙3个,抓获相关嫌疑人7名,现场查扣涉嫌走私进口小叶紫檀共计50余吨。侦查中发现,多个专门走私小叶紫檀的团伙从境外组织货源
红酸枝是热带常绿大乔木,我国北方称之为“老红木”,广东、广西称之为“酸枝”,《国家红木标准》定为“红酸枝”,红酸枝为豆科檀属木材,主要产于印度,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 红酸枝木的新切面有酸枝木特有的酸香气,故称之为酸枝。《古玩指南》一书中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