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6 21:29:54 | 浏览:1163
层峦腾雾 王福贵 摄
云上十堰讯(十堰日报)记者 李寅 通讯员 胡罗宁 张畅
9月24日中午,神定河畔,一群白鹭嬉戏飞翔,市民在游步道或散步,或观赏拍照,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
从七年前张湾区生态考核 “一般变差”被环保部约谈,到2016年成为全市首个省级生态区,再到2018年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生态考核 “一般变好”县市区。成绩的背后是张湾区上下艰辛的付出和努力。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张湾区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强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黄龙滩库区增殖放流护生态 罗伟 摄
铁腕治污
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
“神定河已于今年9月6日消除劣Ⅴ类拐点,并逐日向好……”9月22日,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科学施策、精准治理,神定河水质明显改善。近年来,张湾区委区政府把确保 “一库净水永续北送”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多措并举管水、治水、护水,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曾经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地下涵管设施不完善等原因,犟河、神定河等河流污染严重。为治理这些河流,2012年12月,我市全面启动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五条不达标河流治理工程。2014年,张湾区政府集中约谈55家重点涉污企业负责人并下发55份督办令。随后,依法关停犟河沿线污染企业18家,强制关闭14家,企业自愿停产转产4家。张湾区先后开展清淤泥、扩管网、筑河堤、建景观,建设清污分流管网493公里,基本实现 “污水纳管,清水入河”,仅这项 “污水截留”工程就耗资3亿多元,后期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清除河道淤泥200多万立方米;关停并转污染企业60余家。辖区有全市西部垃圾处理场、工业危废处理中心、电镀工业园等,张湾区重压之下从容担当,严把环保质量关,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工艺,竭力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实现环保达标。
犟河人工快渗工程 李敬红 摄
为保证严明执法,实现源头控制,张湾区严把招商引资环保门槛关,对于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坚决拒之门外;加强管网建设,进一步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实现“污水走管网,雨水流江河”的既定目标,确保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工程治理,实现水体净化;严格水体监管,确保全面达标。
通过持续实施河道全线治污、工业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整治、河流生态修复 “四大工程”改善河流水质,犟河由原来的劣Ⅴ类稳定提升至Ⅲ类,神定河也出现消除劣Ⅴ类拐点,张湾区实现了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全域绿化
生态立区走在全市前列
“四方山生态环境太好了,简直就是绿色氧吧。”9月20日一大早,市民张敏和跑友们在四方山生态公园南广场跑步健身。张敏说,几年前她从外地回十堰定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中十堰生态环境好。
在 “绿色决定生死”理念引领下,张湾区全面推进绿满家园、生态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示范区。该区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抓手,继续推进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乡镇(街办)、省级生态村和市级生态村创建活动,持续开展争创省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市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家庭活动,巩固系列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的既有成果。2016年,张湾区成为我市首个省级生态区。
青年广场街景 李平 摄
为建设“蓝天、碧水、青山、净土”的生态环境,张湾区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建设责任制,出台环保“一票否决”、网格化环境监管等制度性文件,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通过建立生态环保“红线”制度,明确禁止开发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范围,设立区级环保科技、节能减排奖励资金,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工作。
张湾区在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方面,设置招商 “绿色门槛”,通过自然资源和规划、发改、环保等部门集中会审进驻项目,将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拒之门外;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生态乡镇(村)创建,实施 “退二进三”计划;谋划汽车、生物、现代服务、休闲旅游四张 “绿色牌”,建设生态工厂,推进节约集约发展,重奖高新技术企业,扶持企业节能降耗。
为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作,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每年春季,张湾区同步开展城区山体 “双退双还”和乡村交通主干道及水源区重点部位补植补种,持续推进 “绿满张湾”行动。
全民参与
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环山游步道、生态茶园、云雾缭绕……现如今,登上张湾区花果街办花园村山顶,放眼望去,乡村美景尽收眼底。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近年来,张湾区高起点编制集镇规划,加快建设宜居村庄,沿路、沿线、沿水体全面扩大美丽乡村覆盖范围,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主动融入旅游元素,确保项目的工程效果和景观效果并重。为了美化乡村环境,该区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争取和多方筹措资金,对尚未整治的村庄和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污水实施整治,2020年所有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全力推进 “厕所革命”,确保到2020年全区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0%。持续开展 “生态宜居家园”示范村创建,力争到2020年创建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5%。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考核奖惩和垃圾分类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修复后的犟河 叶航 摄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严控高耗煤行业准入,今年年底前取缔辖区禁燃区内的型煤加工企业。积极推广清洁能源,重拳治理工业废气,加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大力整治 “散乱污”企业,重拳治理各类扬尘污染,严厉打击秸秆露天焚烧行为,加强餐饮油烟和露天烧烤污染治理。
为巩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张湾区坚持 “每周五环境卫生整治日”制度,推进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与此同时,张湾区积极行动,完善 “河长制” “路长制”和 “数字城管”管理办法,完善垃圾收集处理运营机制,有效改善环境问题。
美丽西沟乡 刘永英 摄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强农,张湾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城郊生态游憩带建设,促进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体验融合发展,努力把生态潜力转化为发展优势。从 “生态美”到 “百姓富”,全区很好地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双赢目标。
现如今,一幅天蓝、水清、山绿、地净的美丽画卷在张湾正徐徐展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13807280110,报料电话:0719-8110110
来源:【新乡日报】凤泉区始终坚持“一手抓创建达标、一手抓常态长效”的两手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4月25日,凤泉区区长丁文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正把创建过程变成回应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增进群众福祉的过程,以
好消息!1月6日,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我市进入新一批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名单。新一批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名单东部地区保定市、邯郸市、宿迁市、淮安市、温州市、台州市、淄博市、威海市、日照市、临沂市、德州市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印发通知,公布“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标杆项目、标杆模式”名单,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白云机场”)荣誉上榜,成功入选“标杆企业”,成为广东省3家入选的标杆企业之一。白云机场是广东省机场集
来源:广州日报秋风送爽,瓜果飘香。在国庆中秋来临之际,白云机场作为花城广州的重要窗口,投入上10万株花卉盆栽扮靓地标,营造喜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吸引市民、旅客拍照打卡。鲜艳的国旗、五彩的灯笼,五羊的剪影、西关的花窗,玉兔、鲜花等具有代表元素
7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暑期学生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表示,2020年我国学生近视早发现象得到一定缓解,但近视低龄化问题仍然突出。2020年全国幼儿园大班6岁儿童近视率与2019年相比持平,与20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学生近视早发现象得到一定缓解,但近视低龄化问题仍然突出……”10月26日,教育部召开的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指出,2020年监测显示,全国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都超过9%,最高的达到了19.1%;全国
【中国近视患者达4.5亿 专家:对国家安全造成伤害】据悉,我国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0%。专家表示,视力损
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近视配装眼镜的质量和安全情况,更好地引导消费,近日,湖北省黄石市消费者委员会组织对黄石市城区的部分近视配装眼镜商品开展了比较试验。本次比较试验的25款近视配装眼镜样品,均由黄石市消委会工作人员模拟消费者在黄石市城区大型商场超
随着考试热,很多考生开始关注近视手术——2023国家公务员对视力的要求是多少呢?近视人群需要提前多久摘镜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答下吧!2023国家公务员对视力的要求是多少呢?普通公务员招考对考生的视力要求参照的是《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
2023年度公务员招考报名已经开始,国家公务员考试不仅要通过笔试,还有面试和体检关卡在等着大家。因此提前了解2023国家公务员视力标准是多少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就由厦门眼科中心来给大家解答下吧。 2023国家公务员视力标准是多少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