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存的汉语方言岛基本上都是在明、清两代形成的,方言岛表现出方言的复杂性。方言岛的形成一般有军事移民、政治移民、经济移民等。那么,和湖北相隔几百公里以外的宁国和广德两市方言,为什么用的是湖北话?在安徽方言版图中,皖南地区的方言是最为复杂的,存...
现存的汉语方言岛基本上都是在明、清两代形成的,方言岛表现出方言的复杂性。方言岛的形成一般有军事移民、政治移民、经济移民等。那么,和湖北相隔几百公里以外的宁国和广德两市方言,为什么用的是湖北话?
在安徽方言版图中,皖南地区的方言是最为复杂的,存在吴语、徽语、赣语、江淮官话和湖北、河南官话。在这其中,被吴语和徽语包围的宣城地区,存在着一片流行湖北和河南官话的方言岛,尤其以宁国市和广德市比较突出。
宣城位于安徽东南部,紧邻着江南地区的浙江和江苏,距离太湖仅仅几十公里。广德市和宁国市虽然都属于安徽,实际历史上是妥妥的江南地区,富庶繁荣。宁国从南宋一直到清朝末年,都设立了宁国府,广德也长期以广德府和广德州存在,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皖南地区的东部原来几乎都是吴语的地盘,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战乱和瘪疫使得人口数量锐减,同治年间在招垦政策的号召下,清政府将河南、湖北及安徽江北的大量移民迁进皖南。这些地方土著分散,移民占的比例大都超过土著。以宁国为例,据 《 宁国县志 》 记载:”土民存者不足百分之一,客民居多数” , ‘湖北人满歼陌”。据光绪五年( 1879 )的统计,广德土著也只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十五。在这种情况下,土著方言逐渐被取代是很自然的。
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靠苏杭,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大城市仅 170 一 300 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往之要道。宁国方言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其中有大量孝感、荆州、襄阳一带的湖北移民。现在宁国存在的颜、魏、熊、张、明、吕、喻、杨、雷等姓,祖上基本上也都是那个时候从湖北应山迁过来的。典型的就是湖北特色的熊姓,整个安徽省熊姓人数仅仅第70位,而在宣城,熊姓人数排在了40多位。
就好像江西填湖北带去了赣语一样,湖北人流入宣城地区,带来了湖北方言,其中大多是从湖北省的应山、麻城、安陆、襄阳、黄陂、随县、荆门、枣阳、公安、孝感、钟祥、南漳等县移植来的。这种方言主要分布在宁国、广德县西部、南部的丘陵区和山区,郎溪县十字镇、涛城镇等地。广德北部地区的方言,更多是受到河南官话的影响。
现在的宁国、广德方言和湖北话还是有区别的,更多是湖北话、河南话和当地方言的融合产物,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方言在不断地吸收和发展。整体来说,宁国和广德话更接近于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杂糅,兼顾吴语甚至赣语的特点。
湖北填江南”历时近半个世纪,给皖浙苏三省交界地区迁入外来人口达100万以上,给当时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安徽东南部地区讲湖北话,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一项独特的文化遗产。